十大經典戰役(人民解放軍史上十大經典戰役介紹)
1.四渡赤水
時間:1935年1月19日,――5年3月31日。
地理位置:川黔交界處的赤水河。
雙方:紅軍;國民黨方麵,有周渾源、吳啟維8個師,項3個師,滇3個旅,川12個旅,3個師,黔3個師。
結果:擊斃敵人2400餘人,俘虜3000餘人,擺脫了敵人的圍攻。
意義:堅定的戰役決心和靈活的戰役行動相結合的模式;以少勝多,以弱勝強的模式;這場戰役是毛澤東的傑作: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從此成熟。
2.直羅鎮大獲成功。
時間:1935年11月20日11月23日――15。
地點:陝北直羅鎮。
雙方:紅軍第一、十五軍團;國民黨東北軍五個師。
結果:擊斃敵人1000餘人,俘虜5300餘人,繳獲槍支3500餘支。
�毛主席:直羅鎮一戰》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奠定了基石。
3.幸平關大街
時間:1937年9月25日,――9年9月27日。
地點:山西省靈丘縣西南平型關。
雙方:八路軍第115師;日軍半橫征招四郎第5師團第21旅第一部。
結果:日軍陣亡1000餘人,輜重車輛全部被毀。
意義:八路軍離開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告捷,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勝利,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。
4.百團大戰
時間: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――10。
地點:華北。
雙方:八路軍105團;偽軍。
結果:日軍第35師團步兵旅旅長陣亡;大阪太二郎少將有兩萬多人,偽軍五千多人,俘虜日軍280多人,偽軍18萬人。
意義:打開了敵後戰場的新局麵,沉重打擊了日軍的“牢籠政策”和“速解中國事變”的美夢。
5.遼沈戰役
時間: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――18。
地點:東北戰場。
雙方:東北野戰軍;魏集團,東北“剿總”。
結果:東北“剿總”及其4個兵團司令部、11個軍部、36個整師和地方軍共殲滅47.2萬人,國民黨軍少將以上軍官被俘186人。
意義:遼沈戰役的勝利抓住了戰略時機,使東北野戰軍成為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,東北解放區成為鞏固的戰略大後方。
6.太原之戰
時間:1948年10月5日-1949年4月24日。
地點:太原。
雙方:解放軍華北野戰軍;國民黨是軍閥。
結果:殲滅敵軍十餘萬,連根拔起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在華北的最後堡壘。
意義:太原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山西省的解放,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省長達38年的統治。太原的解放標誌著華北的徹底解放,推動了中國解放戰爭的整個進程。
7.淮海戰役
時間:1948年11月6日-1949年1月10日。
地理位置:長江中下遊。
雙方:華東和中原野戰軍;劉是國民黨團的主力。
結果:殲敵55.5萬人。
意義:淮海戰役是三次戰略決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,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,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。毛澤東高興地指出,淮海戰役的勝利不僅解決了江北局勢,而且基本上解決了全國局勢。
8.平金戰役
時間:1948年11月29日-1949年1月31日。
地點:華北。
雙方: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;富集團。
結果:消滅了52萬敵軍。
意義;平金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三個決定性戰役的最後一個。平金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的執政基礎發生了根本的動搖,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9.過河
0.金城之戰
時間:1953年7月13日,――3年7月27日。
地理位置:抗美援朝東部戰場晉城以南地區。
雙方:中國人民誌願軍;“聯合國軍”。
結果:誌願軍一舉突破敵四個師25公裏;在正麵,突入敵縱深15公裏,收複土地167平方公裏,死傷敵軍俘虜6.13萬餘人。
意義: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戰,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